國務院國資委紀委書記、黨委委員強衛東日前透露,央企腐敗案呈上升趨勢,將開展向央企派駐紀檢機構的試點。此外,央企紀委書記從5月1日起不能分管其他業務,要專職“反腐”。(4月17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  國企的水很深,從近期三峽集團弔詭的人事變動,以及石油系統的腐敗窩案中,就可見一斑。但與國企的“暗流涌動”相比,其自身“附帶”的紀檢監督卻很“膚淺”,甚至是不設防。近年來,國有企業被揪出的“蒼蠅”、“老虎”不少,但企業紀檢幹部貢獻幾何?從目前的數據看,結果並不樂觀,遠遠低於群眾的預期。
  為何國企紀檢中看不中用?一是,崗位的尷尬。國企紀檢幹部受同級黨委領導,工資、福利、津貼,甚至是升遷都要看老總臉色,人在屋檐下又怎能不低頭?二是,職責的錯位。錶面看國企紀檢幹部是專崗專用,但實際上卻是戰略定位、業務發展、人事討論樣樣摻和。工作上越位、職責上錯位,才讓監管愈發的不到位。如此情況下,同級監管能硬得起來才怪。
  此次,國資委試點“空降”紀檢幹部,專職“反腐”,就是要破除“同級監管太軟”的結症。空降紀檢幹部,一方面可以提高國有企業紀委監督的獨立性和權威性,避免紀檢幹部“近親繁殖”,造成“兒子”監督“老子”的尷尬局面。另一方面,擺脫“俗務”干擾的專職紀檢幹部,可以丟掉顧慮,甩開膀子大膽開啟監督模式,破解“同級監管太軟”的難題。讓紀檢幹部人在屋檐下,也能不低頭。
  然而,空降幹部、專職反腐,國資委改革的方向是對的,但要專職反腐趟過國企的“深水”,讓國企反腐“月朗風清”起來,卻並非易事。畢竟,企業比黨政機關情況更複雜,生產經營、招標採購、戰略投資、股權配發等都可暗藏“貓膩”。專職紀檢幹部,對企業情況“兩眼一抹黑”,難免不被糊弄。另外,紀檢幹部以上級領導為主,如果被企業員工視為“欽差大臣”,產生距離感,那麼空降幹部在“甩開膀子”,也是孤掌難鳴,很難進入工作狀態。
  因此,我們不能期冀專職反腐的紀檢幹部到位,國企的水就變得清澈起來。如何讓“空降”幹部與班子成員和而不同?對派駐幹部如何考評、監督?如何保證派駐幹部不變成“欽差大臣”?如何讓派駐幹部掌握企業經營知識,使之“企業化”。下一步,國資委需要會同紀檢部門進行嚴密的制度設計,幫助專職紀檢幹部,破解國企水深。
  文/薛家明  (原標題:專職紀檢如何趟過國企“深水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p36jpfq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